【科技好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礼】掘金全球科技你最看好谁?
2025-09-28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我的排序依次是A股、港股、美股。首先,春节以来A股市场震荡走高,科技题材更是领涨整个市场,2025年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科技主线受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加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政策护航和国产替代浪潮下,硬科技才是未来!其次,港股仍旧具备一定估值优势,而且从底层逻辑来看,当前处于AI技术周期起点,恒生科技成分股占据先发优势,有望持续在AI相关领域占优。最后,美股去年涨幅较大,“东升西落“的市场格局下,美股科技存在一定泡沫风险,因此相对谨慎。
3.参与活动的用户须确保基金吧账号已绑定同手机号码的天天基金交易账号,实物奖品在获奖名单公布后3日内将实物卡券发送至获奖用户已绑定同手机号码的天天基金交易账号,请及时领取卡券,并根据卡券提示及时填写收件信息,建信基金将在15个工作日内寄出实物奖品(若因未及时领取卡券和填写收件信息,导致奖品无法寄出,不予补发)。如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查询基金吧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可拨打天天基金客服电线.获奖名单将在活动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公布。获奖用户在活动名单公布的五个工作日内未完成绑定手机号或者未接听95021客服电话留下收货信息,而收不到相应奖励的,天天基金及相关活动主办方建信基金不承担补发责任。
5.本活动由活动发布者独立举办、运营并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投资者与活动发布者因本活动产生的争议和相关责任均与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无关。转引的相关观点均来自相关机构或公开媒体渠道,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天天基金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基金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球科技PK# 我的投资价值排序是A股>港股>美股,核心逻辑围绕“确定性溢价”与“成长安全边际”展开。 A股的核心优势在“政策托底+国产闭环”:半导体大基金三期(预期3000亿)直接补算力链短板,《数字中国》推动AI从实验室落地工业质检、基层医疗,这种“政策给方向、资金给弹药”的模式,让国产AI、半导体的替代进程有了明确时间表,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看得见的成长”。 港股胜在“估值洼地+AI商业化破局”:恒生指数PE仅23.58(近10年26%分位)的低估值是安全垫,而腾讯阿里的AI专利转化、美团无人机53条航线的落地、TEMU的全球下载榜首,都是从“技术储备”到“现金流”的突破,叠加高股息资产防御,适合追求性价比的配置。 美股虽有技术霸权,但“估值隐忧”不容忽视:英伟达垄断算力是事实,但“科技七巨头”的高估值已提前透支部分预期,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赛道仍处早期,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定性不足”,更适合高风险偏好者博弈。@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我认为当前A股、港股、美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排序为A股、港股、美股。 A股科技板块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政策强驱动与产业落地共振带来的成长确定性,“自主可控”与“AI+”战略下,半导体、算力基建等领域技术突破加速,华为鸿蒙设备数突破10亿、国产GPU企业业绩高增等现象,印证了从“1到N”的规模化落地能力 。尽管科创50指数市盈率接近45倍,但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40倍以上估值,且政策持续释放流动性,为产业成长提供支撑,结构性机会远大于估值压力 。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其估值洼地优势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4倍左右,低于自身历史中位数35倍,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估值仅为美股同类企业一半 。资金面更形成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外资流出收敛的共振态势,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利率敏感型的港股科技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但行业仍受地缘政治风险制约,修复节奏存不确定性 。 美股科技板块虽有七大巨头盈利支撑,2025年预期增速达22%,且掌控全球90%以上的云服务与AI底层架构,但高估值风险已十分显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市盈率突破40倍,处于历史90%以上分位,前十大企业市值占比近四成,形成“巨头撑起来的泡沫” 。尽管盈利韧性较强,但估值与业绩增速的匹配度持续恶化,政策监管压力与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下,回调风险远超前两者。@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我认为当前A股、港股、美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排序为A股、港股、美股。 A股科技板块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政策强驱动与产业落地共振带来的成长确定性,“自主可控”与“AI+”战略下,半导体、算力基建等领域技术突破加速,华为鸿蒙设备数突破10亿、国产GPU企业业绩高增等现象,印证了从“1到N”的规模化落地能力 。尽管科创50指数市盈率接近45倍,但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40倍以上估值,且政策持续释放流动性,为产业成长提供支撑,结构性机会远大于估值压力 。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其估值洼地优势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4倍左右,低于自身历史中位数35倍,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估值仅为美股同类...
#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美股、港股、A股,这一结论基于估值支撑、盈利确定性与市场稳定性的综合研判,也正是我选择 $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C人民币$长期定投的关键原因。 美股科技板块稳居首位,核心在于“高盈利托底高估值”。尽管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达36.39倍,处于近10年88.45%高分位,但2024年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利润增长34%,2025年预期增速仍达22%,英伟达单季净利润就达264亿美元。AI全产业链爆发形成坚实成长内核,叠加美联储降息至3%左右的宽松预期,高估值具备强支撑。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胜在“估值洼地+资金回流”。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4倍,处于自身历史30%低分位,阿里、腾讯等龙头估值仅为美股同类公司一半。国内经济修复与AI生态落地打开盈利空间,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8500亿港元,估值修复动力明确。 A股科技板块暂居末位,受制于“估值泡沫与盈利脱节”。科创50指数市盈率高达180倍,处于历史极值区间,而沪深300盈利增速预计仅6%,且基金抱团加剧流动性风险,估值溢价缺乏业绩支撑。 因此,我坚定长期 $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C人民币$ :定投可摊薄纳斯达克高估值带来的短期波动风险,通过每月固定投入,在指数回调时吸纳更多份额;其覆盖的美股科技龙头盈利确定性强,能持续分享AI等技术创新红利;QDII形式还可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契合长期资产配置逻辑。@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美股、港股、A股,这一结论基于估值支撑、盈利确定性与市场稳定性的综合研判,也正是我选择 $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C人民币$长期定投的关键原因。 美股科技板块稳居首位,核心在于“高盈利托底高估值”。尽管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达36.39倍,处于近10年88.45%高分位,但2024年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利润增长34%,2025年预期增速仍达22%,英伟达单季净利润就达264亿美元。AI全产业链爆发形成坚实成长内核,叠加美联储降息至3%左右的宽松预期,高估值具备强支撑。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胜在“估值洼地+资金回流”。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
#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港股>A股>美股,核心逻辑围绕政策支撑、业绩确定性与估值性价比的三重维度展开。 港股科技板块占据最优投资位置,正迎来“政策托底+业绩反转+估值低位”的三重共振。政策端从监管规范转向资源倾斜,数据资产入表新规激活互联网公司估值,平台企业出海获得明确支持,叠加ETF互联互通放宽带来的资金便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业绩层面,指数成分股2025年净利润增速预计超35%,AI大模型与自研芯片突破提供坚实支撑。估值上,恒生科技指数PE仅25倍左右,PEG约1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35倍和A股科创50的40倍,成为全球科技板块的价值洼地,南向资金与外资持续加仓更强化其吸引力。 A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政策扶持是核心优势。“科创板八条”等政策助力硬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带来广阔空间。但板块估值分化明显,科创类指数部分个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且成长弹性更多依赖技术突破进度,资金面受市场流动性波动影响较大,整体性价比弱于港股。 美股科技板块排在末位,高估值与政策不确定性构成主要压制。纳斯达克动态PE达32-36倍,处于历史高位,而高利率环境尚未完全缓解,资金流出压力仍在。板块由巨头主导,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且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增加,相较港股的估值优势与A股的政策红利,吸引力显著不足。 这一排序下, $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作为跟踪港股科技核心资产的工具,自然具备极高配置价值,能精准捕捉板块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机遇,我将积极配置。@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港股>A股>美股,核心逻辑围绕政策支撑、业绩确定性与估值性价比的三重维度展开。 港股科技板块占据最优投资位置,正迎来“政策托底+业绩反转+估值低位”的三重共振。政策端从监管规范转向资源倾斜,数据资产入表新规激活互联网公司估值,平台企业出海获得明确支持,叠加ETF互联互通放宽带来的资金便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业绩层面,指数成分股2025年净利润增速预计超35%,AI大模型与自研芯片突破提供坚实支撑。估值上,恒生科技指数PE仅25倍左右,PEG约1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35倍和A股科创50的40倍,成为全球科技板块的价值洼地,南向资金与外资持续加仓更强...
#全球科技PK#作为从2015年就开始定投科技基金的老韭菜,我想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聊聊港股、美股、A股当前的投资价值排序。 1. 港股:被错杀的黄金坑 现在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就像双十一打折的iPhone——23倍PE比过去十年74%的时候都便宜。我上周打开持仓账户,发现腾讯的持仓成本居然比现价还高20%,这种魔幻现实在美股根本不可能出现。 重点在于港股的AI资产被严重低估。美团无人机配送已经悄悄开通53条航线,TEMU在海外疯狂收割市场,这些实打实的商业化突破,比A股的概念炒作靠谱得多。更别说还有中移动这类6%股息率的防弹衣资产打底。 2. 美股:富贵险中求的赌场 英伟达的显卡现在比比特币矿机还抢手,但看着40倍的PE,我去年止盈了一半仓位。现在美股科技股就像在玩击鼓传花——微软的Copilot确实牛,但要用10万企业客户来支撑2.8万亿市值,得让全世界的白领都订阅才够。 不过美股仍然是技术革命的中心。我的QDII账户里留着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就当买张科技彩票。但记住要控制仓位,去年赚的钱够给孩子报三年国际学校了,该落袋为安。 3. A股:政策市里的跷跷板 半导体大基金三期要来了的消息,让我的建信电子行业基金一周涨了8%。但经历过2015年科技股泡沫的老股民都懂,A股的科技行情就像坐过山车——国产替代的故事讲了五年,中芯国际的股价还在坐电梯。 现在DeepSeek这类本土AI公司确实带来新变量,但算力卡脖子的问题没根本解决。我的策略是:政策风口来了就跟上,但绝对不用杠杆,赚个20%就分批撤退。 八年基金投资教会我:港股适合捡烟蒂,美股要吃鱼身,A股可以抢红包。现在我的账户比例是港股40%、美股30%、A股20%,剩下10%留着补仓。在科技投资的战场上,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作为从2015年就开始定投科技基金的老韭菜,我想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聊聊港股、美股、A股当前的投资价值排序。 1. 港股:被错杀的黄金坑 现在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就像双十一打折的iPhone——23倍PE比过去十年74%的时候都便宜。我上周打开持仓账户,发现腾讯的持仓成本居然比现价还高20%,这种魔幻现实在美股根本不可能出现。 重点在于港股的AI资产被严重低估。美团无人机配送已经悄悄开通53条航线,TEMU在海外疯狂收割市场,这些实打实的商业化突破,比A股的概念炒作靠谱得多。更别说还有中移动这类6%股息率的防弹衣资产打底。 2. 美股:富贵险中...
#全球科技PK#我觉得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是港股>A股>美股哦,每个都有自己的小特点呢~ 先说最香的港股,简直是藏在角落里的宝藏!恒生科技指数最近一直在震荡整固,但南向资金超给力,9月25号一天就净买了110多亿港元,AI应用、机器人这些题材涨得超亮眼。这里的龙头们性价比太高啦,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大厂,还有新能源车企都在这儿,之前估值一直蹲在低位,现在慢慢修复,加上AI商业化落地越来越快,简直是安全垫又厚、潜力又足,妥妥的优先pick~ 然后是A股科技,政策爸爸给的 buff 满到溢出来!“科技自立自强”可是国家战略核心,全社会研发经费都突破3.3万亿元了,科创板还在大力改革支持硬科技企业。虽然科创50这些指数PE看着有点高,但好多领域真的在爆涨,比如AI大模型在医疗、制造里都用上了,生成式AI渗透率都超60%,半导体、量子计算这些赛道也在突破技术瓶颈,挣的就是未来成长的钱呀,不过得小心短期波动,适合有点耐心的小伙伴。最后是美股科技,虽然它家科技“七巨头”超牛,英伟达卖芯片、微软搞云服务,盈利增速也很亮眼,AI商业化做得超成熟,但实在太贵啦!纳斯达克100的PE都36倍多了,处于近10年超高位置,而且这七家在指数里占比都超32%,万一AI的故事没那么好听了,很容易连锁下跌,加上美联储降息还不确定,感觉有点“高处不胜寒”,得慢慢观察才行。所以综合来看,港股是眼下又安全又有肉吃,A股是靠政策和成长讲故事,美股就是虽强但贵要谨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胆量和耐心选呀~@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我觉得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是港股>A股>美股哦,每个都有自己的小特点呢~ 先说最香的港股,简直是藏在角落里的宝藏!恒生科技指数最近一直在震荡整固,但南向资金超给力,9月25号一天就净买了110多亿港元,AI应用、机器人这些题材涨得超亮眼。这里的龙头们性价比太高啦,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大厂,还有新能源车企都在这儿,之前估值一直蹲在低位,现在慢慢修复,加上AI商业化落地越来越快,简直是安全垫又厚、潜力又足,妥妥的优先pick~ 然后是A股科技,政策爸爸给的 buff 满到溢出来!“科技自立自强”可是国家战略核心,全社会研发经费都突破3.3万亿元了,科创板还在大力改革支持硬科技企...
#全球科技PK#骑牛看熊的排序依次是美股、港股、A股。想稳中带皮?美股巨头请认准业绩铁饭碗!港股科技股蹲着捡钱不香吗!想跟学霸组队?至于A股...建议自带验钞机+速效救心丸,专治各种不服!记住啊朋友们,投资就像开盲盒——选对盒子很重要,但别忘了盒子里可能装的是袜子!当前美股、港股、A股板块投资价值排序及原因分析一、美股科技板块1.成长性与盈利能力领先美股科技股在AI军备竞赛、盈利预估增长等方面具备优势,部分巨头因盈利快速增长,当前估值反而低于AI热潮初期。长期来看,其市场规模和技术壁垒仍具地位。2.货币政策转向改善流动性环境美联储降息预期明确,市场定价显示2025年或有1-2次降息,2026年预计2-3次,流动性宽松将为成长股提供支撑。尽管鲍威尔态度偏鹰,但资金面改善的大方向未变,科技板块作为对利率敏感的成长领域将直接受益。3.财政政策与监管环境利好美国金融管制放松等积极财政信号,叠加经济软着陆概率上升,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友好的经营环境。金融科技板块将成为监管放松的核心受益者,是泛互联网领域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二、港股科技板块1.核心优势AI资产显著折价,长期叙事重塑:港股科技板块覆盖自研芯片、AI基础设施及多元场景(广告、自动驾驶、SaaS工具等)完整产业链,其AI相关资产估值较海外可比公司处于显著折价状态。随着大模型迭代加速和应用渗透率提升,板块收入规模及估值体系有望迎来系统性重估,具备中长期战略配置价值。2. AI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加速港股科技板块具备完整的AI产业链布局,涵盖自研芯片、AI基础设施及多元应用场景(如广告、自动驾驶、SaaS工具等),其AI资产估值较海外可比公司存在显著折价。随着大模型迭代加速和应用渗透率提升,相关企业收入规模及估值体系有望迎来系统性重估,成为长期增长的核心引擎。三、 A股科技板块1.估值性价比突出,政策环境友好A股整体估值不高,股债性价比(红利水平与国债收益率差距)达历史高位,叠加宽松货币政策和“国九条”后分红比例上升,长期可投资性显著。尽管短期国证2000等小盘股估值偏高,但科技股盈利增长潜力仍在培育中。2.AI风口驱动结构性机会寒武纪、中芯国际、工业富联等企业在AI产业链中受益于资本支出增长,若未来业绩能维持高增速(双位数或三位数增长),当前估值分歧有望缓解。@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我觉得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是港股>A股>美股哦,每个都有自己的小特点呢~ 先说最香的港股,简直是藏在角落里的宝藏!恒生科技指数最近一直在震荡整固,但南向资金超给力,9月25号一天就净买了110多亿港元,AI应用、机器人这些题材涨得超亮眼。这里的龙头们性价比太高啦,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大厂,还有新能源车企都在这儿,之前估值一直蹲在低位,现在慢慢修复,加上AI商业化落地越来越快,简直是安全垫又厚、潜力又足,妥妥的优先pick~ 然后是A股科技,政策爸爸给的 buff 满到溢出来!“科技自立自强”可是国家战略核心,全社会研发经费都突破3.3万亿元了,科创板还在大力改革支持硬科技企业。虽然科创50这些指数PE看着有点高,但好多领域真的在爆涨,比如AI大模型在医疗、制造里都用上了,生成式AI渗透率都超60%,半导体、量子计算这些赛道也在突破技术瓶颈,挣的就是未来成长的钱呀,不过得小心短期波动,适合有点耐心的小伙伴。最后是美股科技,虽然它家科技“七巨头”超牛,英伟达卖芯片、微软搞云服务,盈利增速也很亮眼,AI商业化做得超成熟,但实在太贵啦!纳斯达克100的PE都36倍多了,处于近10年超高位置,而且这七家在指数里占比都超32%,万一AI的故事没那么好听了,很容易连锁下跌,加上美联储降息还不确定,感觉有点“高处不胜寒”,得慢慢观察才行。所以综合来看,港股是眼下又安全又有肉吃,A股是靠政策和成长讲故事,美股就是虽强但贵要谨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胆量和耐心选呀~@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我的投资价值排序是A股>港股>美股,核心逻辑围绕“确定性溢价”与“成长安全边际”展开。 A股的核心优势在“政策托底+国产闭环”:半导体大基金三期(预期3000亿)直接补算力链短板,《数字中国》推动AI从实验室落地工业质检、基层医疗,这种“政策给方向、资金给弹药”的模式,让国产AI、半导体的替代进程有了明确时间表,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看得见的成长”。 港股胜在“估值洼地+AI商业化破局”:恒生指数PE仅23.58(近10年26%分位)的低估值是安全垫,而腾讯阿里的AI专利转化、美团无人机53条航线的落地、TEMU的全球下载榜首,都是从“技术储备”到“现金流”的突破,叠加高股息资产防御,适合追求性价比的配置。 美股虽有技术霸权,但“估值隐忧”不容忽视:英伟达垄断算力是事实,但“科技七巨头”的高估值已提前透支部分预期,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赛道仍处早期,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定性不足”,更适合高风险偏好者博弈。@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看着A股、港股、美股三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三国演义。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把我的投资排序定为:A股>港股>美股。下面就来聊聊我的心路历程。A股:政策东风下的硬科技突围每次打开手机,都能看到国产AI的新突破。DeepSeek这样的本土企业用低成本+高性能杀入赛道,让我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韧性。更让人振奋的是,半导体大基金三期要来了,3000亿的预期规模,这可不是小数目。我特别关注建信电子行业股票C这样的基金。国产替代不是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从芯片到服务器,国内企业正在填补一个又一个技术空白。政策Buff叠满的情况下,医疗健康、高端装备这些领域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港股:被低估的科技明珠说到港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便宜。恒生指数PE只有23.58,处于十年来的低位。腾讯、阿里这些巨头手握大量AI专利,美团在无人机配送上的突破,拼多多TEMU的全球扩张,都显示着中国科技企业的活力。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基金是我重点观察的对象。现在的港股就像打折季的奢侈品店,全球资本都在抄底。加上中海油、中国移动这些高股息资产的防御属性,让投资组合更加稳健。美股:高处不胜寒的科技帝国英伟达垄断90%的算力市场,微软Copilot企业用户突破10万,这些数字确实令人震撼。但看着科技七巨头的估值,我总想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场景。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虽然诱人,但美股现在的估值让我这个小心脏有点承受不起。特别是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还没结束,我更倾向于保持观望。投资没有标准答案,我的选择是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A股的政策红利、港股的估值优势、美股的技术领先,各有千秋。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路径。@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看着A股、港股、美股三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三国演义。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把我的投资排序定为:A股>港股>美股。下面就来聊聊我的心路历程。A股:政策东风下的硬科技突围每次打开手机,都能看到国产AI的新突破。DeepSeek这样的本土企业用低成本+高性能杀入赛道,让我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韧性。更让人振奋的是,半导体大基金三期要来了,3000亿的预期规模,这可不是小数目。我特别关注建信电子行业股票C这样的基金。国产替代不是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从芯片到服务器,国内企业正在填补一个又一个技术空白。政策Buff叠满的情况...
#全球科技PK#,面对当前全球科技股的投资机会,经过反复权衡,我的排序是:港股、A股、美股。这个选择不仅基于市场数据,更考虑了我的实际情况。首先说说为什么把港股放在第一位。现在的港股就像商场打折季,很多优质科技股都被贱卖了。恒生指数市盈率只有23.58,处于近十年低位,这意味着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资产。像腾讯、阿里这些企业,手握大量AI专利,美团在无人机配送领域已经开通53条航线,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港股通让我们投资港股就像买A股一样方便。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就是很好的选择,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分享科技龙头成长红利。A股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政策支持力度确实很大,半导体大基金三期预计投入3000亿,《数字中国》规划也在加速落地。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国产替代需要时间,很多技术还在追赶阶段。建议关注建信电子行业基金,重点布局已经实现技术突破的细分领域。医疗健康行业也值得留意,AI+医疗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落地。美股我放在最后并非不看好,而是门槛较高。虽然英伟达、微软这些巨头手握核心技术,但估值确实令人担忧。就像买奢侈品,东西是好,但价格已经包含了太多预期。如果一定要参与,建议通过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这种工具,用定投方式平滑入场成本。记住,投资美股要用闲钱,且做好承受较动的心理准备。作为职场妈妈,我给同龄人的建议是:用买菜的心态做投资。港股就像早市的特价菜,性价比最高;A股像超市的应季蔬菜,有政策补贴;美股则是进口水果,品质好但价格贵。我们既要把握机会,也要量力而行。投资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不要被AI革命技术突破这些热词冲昏头脑,任何投资都要先考虑风险,再想收益。我一直是用每月结余的三分之一定投看好的基金,留足生活备用金。市场永远有机会,但保护好本金永远是第一位的。@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面对当前全球科技股的投资机会,经过反复权衡,我的排序是:港股、A股、美股。这个选择不仅基于市场数据,更考虑了我的实际情况。首先说说为什么把港股放在第一位。现在的港股就像商场打折季,很多优质科技股都被贱卖了。恒生指数市盈率只有23.58,处于近十年低位,这意味着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资产。像腾讯、阿里这些企业,手握大量AI专利,美团在无人机配送领域已经开通53条航线,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港股通让我们投资港股就像买A股一样方便。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就是很好的选择,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分享科技龙头成长红利。A股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政策支持力度...
#全球科技PK# 我对三地科技板块投资价值的排序是A股>港股>美股。A股科技领域正迎来政策与产业的双重红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主线赛道政策支持明确,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像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不断,成长空间极具想象力;港股科技股深度绑定内地创新产业链,在硬科技研发与新消费场景融合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比如智能汽车生态、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等领域的企业,既受益于内地市场的需求爆发,又具备国际化资本运作的灵活性;美股科技虽有谷歌、苹果等创新龙头,但高估值压力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其短期投资性价比降低。综合来看,A股科技在政策护航、国产替代浪潮下的成长动能最为强劲,港股次之,美股则需更多时间消化估值与外部风险。@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港股>A股>美股,核心逻辑围绕政策支撑、业绩确定性与估值性价比的三重维度展开。 港股科技板块占据最优投资位置,正迎来“政策托底+业绩反转+估值低位”的三重共振。政策端从监管规范转向资源倾斜,数据资产入表新规激活互联网公司估值,平台企业出海获得明确支持,叠加ETF互联互通放宽带来的资金便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业绩层面,指数成分股2025年净利润增速预计超35%,AI大模型与自研芯片突破提供坚实支撑。估值上,恒生科技指数PE仅25倍左右,PEG约1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35倍和A股科创50的40倍,成为全球科技板块的价值洼地,南向资金与外资持续加仓更强化其吸引力。 A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政策扶持是核心优势。“科创板八条”等政策助力硬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带来广阔空间。但板块估值分化明显,科创类指数部分个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且成长弹性更多依赖技术突破进度,资金面受市场流动性波动影响较大,整体性价比弱于港股。 美股科技板块排在末位,高估值与政策不确定性构成主要压制。纳斯达克动态PE达32-36倍,处于历史高位,而高利率环境尚未完全缓解,资金流出压力仍在。板块由巨头主导,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且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增加,相较港股的估值优势与A股的政策红利,吸引力显著不足。 这一排序下, $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作为跟踪港股科技核心资产的工具,自然具备极高配置价值,能精准捕捉板块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机遇,我将积极配置。@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港股>A股>美股,核心逻辑围绕政策支撑、业绩确定性与估值性价比的三重维度展开。 港股科技板块占据最优投资位置,正迎来“政策托底+业绩反转+估值低位”的三重共振。政策端从监管规范转向资源倾斜,数据资产入表新规激活互联网公司估值,平台企业出海获得明确支持,叠加ETF互联互通放宽带来的资金便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业绩层面,指数成分股2025年净利润增速预计超35%,AI大模型与自研芯片突破提供坚实支撑。估值上,恒生科技指数PE仅25倍左右,PEG约1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35倍和A股科创50的40倍,成为全球科技板块的价值洼地,南向资金与外资持续加仓更强...
#全球科技PK#作为从2015年就开始定投科技基金的老韭菜,我想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聊聊港股、美股、A股当前的投资价值排序。 1. 港股:被错杀的黄金坑 现在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就像双十一打折的iPhone——23倍PE比过去十年74%的时候都便宜。我上周打开持仓账户,发现腾讯的持仓成本居然比现价还高20%,这种魔幻现实在美股根本不可能出现。 重点在于港股的AI资产被严重低估。美团无人机配送已经悄悄开通53条航线,TEMU在海外疯狂收割市场,这些实打实的商业化突破,比A股的概念炒作靠谱得多。更别说还有中移动这类6%股息率的防弹衣资产打底。 2. 美股:富贵险中求的赌场 英伟达的显卡现在比比特币矿机还抢手,但看着40倍的PE,我去年止盈了一半仓位。现在美股科技股就像在玩击鼓传花——微软的Copilot确实牛,但要用10万企业客户来支撑2.8万亿市值,得让全世界的白领都订阅才够。 不过美股仍然是技术革命的中心。我的QDII账户里留着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就当买张科技彩票。但记住要控制仓位,去年赚的钱够给孩子报三年国际学校了,该落袋为安。 3. A股:政策市里的跷跷板 半导体大基金三期要来了的消息,让我的建信电子行业基金一周涨了8%。但经历过2015年科技股泡沫的老股民都懂,A股的科技行情就像坐过山车——国产替代的故事讲了五年,中芯国际的股价还在坐电梯。 现在DeepSeek这类本土AI公司确实带来新变量,但算力卡脖子的问题没根本解决。我的策略是:政策风口来了就跟上,但绝对不用杠杆,赚个20%就分批撤退。 八年基金投资教会我:港股适合捡烟蒂,美股要吃鱼身,A股可以抢红包。现在我的账户比例是港股40%、美股30%、A股20%,剩下10%留着补仓。在科技投资的战场上,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作为从2015年就开始定投科技基金的老韭菜,我想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聊聊港股、美股、A股当前的投资价值排序。 1. 港股:被错杀的黄金坑 现在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就像双十一打折的iPhone——23倍PE比过去十年74%的时候都便宜。我上周打开持仓账户,发现腾讯的持仓成本居然比现价还高20%,这种魔幻现实在美股根本不可能出现。 重点在于港股的AI资产被严重低估。美团无人机配送已经悄悄开通53条航线,TEMU在海外疯狂收割市场,这些实打实的商业化突破,比A股的概念炒作靠谱得多。更别说还有中移动这类6%股息率的防弹衣资产打底。 2. 美股:富贵险中...
#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美股、港股、A股,这一结论基于估值支撑、盈利确定性与市场稳定性的综合研判,也正是我选择 $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C人民币$长期定投的关键原因。 美股科技板块稳居首位,核心在于“高盈利托底高估值”。尽管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达36.39倍,处于近10年88.45%高分位,但2024年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利润增长34%,2025年预期增速仍达22%,英伟达单季净利润就达264亿美元。AI全产业链爆发形成坚实成长内核,叠加美联储降息至3%左右的宽松预期,高估值具备强支撑。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胜在“估值洼地+资金回流”。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4倍,处于自身历史30%低分位,阿里、腾讯等龙头估值仅为美股同类公司一半。国内经济修复与AI生态落地打开盈利空间,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8500亿港元,估值修复动力明确。 A股科技板块暂居末位,受制于“估值泡沫与盈利脱节”。科创50指数市盈率高达180倍,处于历史极值区间,而沪深300盈利增速预计仅6%,且基金抱团加剧流动性风险,估值溢价缺乏业绩支撑。 因此,我坚定长期 $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C人民币$ :定投可摊薄纳斯达克高估值带来的短期波动风险,通过每月固定投入,在指数回调时吸纳更多份额;其覆盖的美股科技龙头盈利确定性强,能持续分享AI等技术创新红利;QDII形式还可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契合长期资产配置逻辑。@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 当前科技板块投资价值排序为美股、港股、A股,这一结论基于估值支撑、盈利确定性与市场稳定性的综合研判,也正是我选择 $建信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C人民币$长期定投的关键原因。 美股科技板块稳居首位,核心在于“高盈利托底高估值”。尽管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达36.39倍,处于近10年88.45%高分位,但2024年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利润增长34%,2025年预期增速仍达22%,英伟达单季净利润就达264亿美元。AI全产业链爆发形成坚实成长内核,叠加美联储降息至3%左右的宽松预期,高估值具备强支撑。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胜在“估值洼地+资金回流”。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
#全球科技PK# 基于当前市场情况,我对美股、港股和A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排序是:美股科技板块依然最具吸引力,其次是港股,然后是A股。这个判断主要综合了估值、增长动力和风险等因素。投资美股科技股的核心是相信其龙头公司在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上的长期领先地位。鉴于其估值不低,更适合采取定期定额的长期投资方式,或利用市场短期调整的机会分批布局,避免追高。港股的投资逻辑在于其显著的估值优势。可以将港股科技板块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通过常态化定投来逐步积累份额,耐心等待估值修复和市场情绪回暖。A股科技板块弹性大,但波动也最为剧烈。参与时需紧密跟踪国内产业政策动向,并关注企业业绩能否兑现预期。更适合小仓位、波段操作,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总的来说,当前科技板块的投资逻辑是:以美股为矛,捕捉前沿增长;以港股为盾,寻求安全边际;对A股则保持关注,灵活把握政策驱动的结构性机会。@建信基金
#全球科技PK# 我认为当前A股、港股、美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排序为A股、港股、美股。 A股科技板块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政策强驱动与产业落地共振带来的成长确定性,“自主可控”与“AI+”战略下,半导体、算力基建等领域技术突破加速,华为鸿蒙设备数突破10亿、国产GPU企业业绩高增等现象,印证了从“1到N”的规模化落地能力 。尽管科创50指数市盈率接近45倍,但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40倍以上估值,且政策持续释放流动性,为产业成长提供支撑,结构性机会远大于估值压力 。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其估值洼地优势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4倍左右,低于自身历史中位数35倍,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估值仅为美股同类企业一半 。资金面更形成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外资流出收敛的共振态势,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利率敏感型的港股科技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但行业仍受地缘政治风险制约,修复节奏存不确定性 。 美股科技板块虽有七大巨头盈利支撑,2025年预期增速达22%,且掌控全球90%以上的云服务与AI底层架构,但高估值风险已十分显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市盈率突破40倍,处于历史90%以上分位,前十大企业市值占比近四成,形成“巨头撑起来的泡沫” 。尽管盈利韧性较强,但估值与业绩增速的匹配度持续恶化,政策监管压力与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下,回调风险远超前两者。@建信基金#全球科技PK# 我认为当前A股、港股、美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排序为A股、港股、美股。 A股科技板块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政策强驱动与产业落地共振带来的成长确定性,“自主可控”与“AI+”战略下,半导体、算力基建等领域技术突破加速,华为鸿蒙设备数突破10亿、国产GPU企业业绩高增等现象,印证了从“1到N”的规模化落地能力 。尽管科创50指数市盈率接近45倍,但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的40倍以上估值,且政策持续释放流动性,为产业成长提供支撑,结构性机会远大于估值压力 。 港股科技板块紧随其后,其估值洼地优势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4倍左右,低于自身历史中位数35倍,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估值仅为美股同类...
聊全球科技投资,A股、港股、美股简直是三种画风。咱们普通人投科技,还是得看“省心度”。首先我们大家要明确一点,目前A股就是处于慢牛行情。从去年“924”至今,A股从2800点到现在3800点涨的非常稳健,而毫无疑问,这一轮就是“科技牛”。回顾最近几个月的走势,会发现其实就是在新能源、半导体、光模块、机器人这几个科技主线来回的轮动,但都跳脱不出硬科技这个根本所在。港股就太刺激了,最近单日波动动不动就超2%,港股中机构资金占比高,就算有AI、消费电子的机会,小散也难跟上震荡节奏,心跳感太强。美股更复杂,科技七巨头都分化...


